没有人能说他对,当然也没有人能够说他错。
只要邹聃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完成自洽,学说也就可以成立,除非找到辩驳不了的证据,但并没有人做到这一点。
这是以大见小之术,由整体到部分,非一般人能够理解,而且并不亲和底层民众,只在各国的学子和贤人之间流传颇广,反倒是在外界掀不起什么波澜——他们听都听不懂,自然也不会去讨论。
除了夏朝带给大家的两个惊喜之外,还有一位存在,搅动了满城风雨。
准确的说,是对准墨家,火力全开,简直就是跟墨家不共戴天一样,相比之下,荀轲也得往后稍稍。
他名为杨朱,既不是夏朝之人,亦不是大祈、大雍、大青、大越之人,单纯就是一个游览天下的道士。
游历到这里之后,听闻了墨丘的事迹,又听闻夏朝要来一次坐而论道,便留在了这里,宣扬了一下自身的理念。
什么理念呢?
可以将其简称为“为我”、“贵己”、“全性保真”,和墨家的兼爱完全相反。
他提倡人应该只对自己负责,换句话说,就是自私。
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只要人人都独善其身,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墨家想要人人兼爱,这很难。
但人天生都爱自己,这很容易理解,怕也无人能够从这点去辩驳。
既然如此,那还为什么要兼爱呢?
你的兼爱能到大同之世,人人爱己便不能了不成?
没有这样的道理!
而且无论怎么去想,爱自己都比爱别人要容易很多。
所以墨家赶紧闪一边去吧!
王莽本来是想给墨家上点压力,促使墨家赶快蜕变,起码别再那么死板。
万万未曾想到,有外来之人上来就准备直接刨了墨家的根,完全不留一点余地。
一个是利己,利己到极致便是利他,一个是利他,人人利他便是利己。
彼此的理念之间根本没有一星半点可以相融的可能,虽说殊途同归,可道路却是南辕北辙的,只有最终的境界有些相似之处。
更可怕的是,这家伙的理念之下,又将国家本身处于何等境地呢?
这不仅仅是准备干翻墨家,而是准备连朝廷也一起都不要了。
跟杨朱相比,哪怕荀轲的人性本恶,都显得相当和蔼可亲,甚至是温和。
于是很多火力全都调转到了杨朱的身上。
但杨朱也不是一般人。
他自己就是一位宗师,口才更是相当不错。
一人舌战,大战群贤,竟也不落下风。
更夸张的是,有墨者不服,找他理论,他竟将墨者说服,成为了他的追随者。
此前也并非没有墨者自行离开墨家,回归自己的生活,可像是这样改换门庭,直接拥抱与墨家截然相反道路的,还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火药味儿,已不知不觉的充斥其间。
但墨家巨子禽厘胜,却又始终没有什么动作,哪怕有墨者归杨,也未曾出面跟杨朱去碰一碰。
可谁都知道,杨朱迟早是要和墨家巨子碰一碰的。
两个截然不同的理念,甚至拐跑了墨家的拥簇墨者,不碰撞出一点火花,怎么可能?
也正是因此,当约定的日子到来的时候,天下学宫门外已是人头攒动,摩肩擦踵,密不透风。
真正有能力展现了自身才能的人,都被邀请了进去。
而一些本事没那么大,没有得到邀请的学子,却也不想错过这场盛会,宁愿在天下学宫外面围观。
内里的辩论,会有专人抄录下来,第一时间张贴出去,为了能够一睹为快,抢占个好位置就显得相当重要了些。
“夏皇到~”
人群分流,王莽乘着天子的车架而来。
第一次坐而论道,他专程前来观摩,以彰显对人才的重视之心。
同样,天下学宫内还有很多身披甲胄,腰悬锐器的侍卫,他们倒也不全是为了保证王莽的安全,更需要做的是,防备那些贤人们彼此打起来。
是的,讲道理讲着讲着就打起来这种事情,时有发生。
好一点的挂彩,狠一点的恨不得出人命。
充分彰显了拳头本身也是一种道理。
毕竟人的情绪并不会一直充满理智,毕生的心血烟消云散被辩驳到一无是处之后,热血上涌也实属正常之事。
只要跟我唱反调的人都死了,我说的就是真理!
当然,除了那些侍卫之外,夏朝的宗师们也全都来了,还有其他国度过来看热闹的宗师。【回家的路:01BZ.cc 收藏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