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大明天下(第五卷) > 大明天下(523)

大明天下(52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谈允贤由衷赞道。

「说到此,丁某还有一事要麻烦先生?」

「东翁尽管吩咐。」

丁寿摩挲着下巴,沉吟道:「先生和药的本领在下已然领教,的确立竿见影,只是成瘾速度如此之快,不知那仙丸的毒性是否也会有倍增之虞,须知毒药伤人,丁某虽迫于无奈出此下策,可也实不愿坏人身新性命!」

「东主宅新仁厚,妾身又怎敢滥施虎狼之药,为老爷平添恶业,入药之时早便另作缓剂调配,虽不敢说根除毒性,但至少不致损人脏腑,只是还有一害……」

「是何害处?」

丁二好色如命,可不想两个没貌徐娘还没玩回本儿,便成了面容枯藁的大烟鬼,一看谈允贤欲言又止,新立时悬了起来。

「乌香其性实在过于热燥酷烈,妾身虽能减其毒性,不使其如平常般摧残肌体,但其催情助兴之效……妾身实在无能为力。」

谈允贤玉面微赧,似对自已医术不精甚为汗颜。

丁寿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这个害处却也无妨,丁某还撑得住,只是那仙丸消耗甚快,还请先生多辛苦些。」

谈允贤面露难色,丁寿拧眉道:「怎么,先生有何难处?」

「府中乌香多来自外洋贡品,数量有限,中国虽亦可栽培,但未料东主之需,临时培育恐缓不济急……」

丁寿扶着额头道:「却没想到这个,可那二人瘾头正大,要是断了供应,怕是人就撑不住了……」

「东主可以让她们改服为吸,一粒药丸所烧之烟足够几人所需,见效虽慢,但也可解一时燃眉。」

谈允贤帮着出了个主意。

「这也是个办法,只是那劳什子一烧起来乌烟瘴气的,旁人在屋内都不好逗留,太易伤及无辜啊!」

丁寿可不想没头没脑沾上烟瘾,把自己给坑了进去。

谈允贤似乎早有对策,哂笑道:「东主可以为吸烟之人制作一件器物,只让其和烟吸之,旁人品尝不到即可。」

「你是说……烟枪?」

丁寿瞬间苦笑,这已经有了烟泡,再给配上烟灯、烟枪,得,丁府真成大烟馆了。

谈允贤一愣,「妾身不知东主说的是何物件,只是滇人吸食烟草常以竹为管做成烟筒,妾身觉得可以一试。」

「等等,你刚才说烟草?咱大明如今有烟草了?在哪儿?」

丁寿纳闷,记得这东西似乎是从美洲传来的啊。

谈允贤微讶,不晓得这位东主如何对烟草又产生了偌大兴趣,如实回道:「自然是有的,昔日大明天兵西征入滇,便有军旅吸烟以避瘴,而今西南一方老幼,皆服此物,早晚不断,和光道人所着《滇南本草》有载」

野烟,一名烟草,后人起名气死名医草,治热毒疔疮,痈疽搭背……(2)。

丁寿脑子一团混乱,谈允贤的大段医典他没听进去半句,只问道:「这位和光道人如今身在何处?」

谈允贤轻声一叹,「和光道人姓兰名茂,生性恬淡无为,以耕读自得,乡里人称其为」

小圣「,惜哉,此公已于成化六年辞世,缘悭一面,实为生平憾事!」

丁寿没工夫附和谈允贤的伤春悲秋,心中只在默默盘算日子,成化六年?离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有二十来年呢,这烟草哪里来的!「谈先生,请稍待。」

丁寿如一阵风般奔了出去,独丢下谈允贤一人在药庐中怔怔发呆。

************

丁寿再度回到药庐,手里已经捧了两根没剥皮的完整玉米棒,献宝似地堆在谈允贤身前桌上,「谈先生,可识此物?」

不是丁二做人小气,实在是那些玉米他有大用,宣府收成大多都拿去给庄田做了种子,少部分交给酒楼试着酿酒,府里只留着一些预备平日换口味的,宅中人口多,各房各院的自不能人人都有分润,若不是这回谈允贤勾起了他的好心,这位女医怕是也没机缘在餐桌上尝到这口鲜物。

「东翁是要考校妾身?」

谈允贤扬眉轻笑,来在桌前坐定,「区区玉蜀黍,在下焉有不识之理!」

听谈允贤一口叫出玉米的学名,这可比王直口中的珍珠米更教丁寿激动,「这么说先生识得此物?」

「有何不识的,《滇南本草》中有载」

玉蜀黍,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调胃和中,祛湿,散火清热,用此造酒,最良。

谈允贤微微一顿,又徐徐道:「其花柱名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其功速,亦未可视为弃物而忽之……」(3)。

又是《滇南本草》,一个死了几十年的人,怎么会1知美洲事物?且这些东西又是谁带到大明来的,莫非……丁寿忽然有了一个大胆而又荒诞的猜测。

************

刀光飞舞,如匹练横空,转眼间又似天河倒挂,奔流直下,一发而不可收拾。

昌佐身着便袍,手摇一把洒金川扇,望着院中跃动的矫健蹁跹的窈窕倩影,不住噙笑点头。

「大人,京师有信传来。」

一名校尉在后躬身行礼,奉上一封盖有火漆的密封书信。

折扇一收,昌佐接过书信,验了一下封口火漆无损,撕开取出信笺仔细观瞧,面色不由逐渐凝重起来。

「爹,我的刀练得如何?」

似江海凝波,漫天刀光瞬间收敛,一个肤白如雪,高鼻深目的美貌女子奔上前来,笑靥如花地问道。

此女乃是昌佐爱女,名昌文绮,昌佐对其素疼爱有加,闻声微微一笑,取出手帕帮女儿擦去额头微汗,笑道:「甚好,黄河入海,奔流不回,咱家的九曲刀法要的便是这股一往无前的奔腾气势。」

「爹也不用光捡好听的说,女儿明白,九曲刀法并非仅靠一个」

猛「字,所谓黄河九曲,盘旋往复,女儿在招式变化上还要多花些心思。」

昌文绮对父亲的一味夸赞并不买账,自己拿过手帕拭汗。

见女儿知晓上进,昌佐也是老怀大慰,微笑颔首道:「来日方长,你还年轻,也不必计较一时,回头收拾一下,咱们父女也快离开此地了。」

昌文绮一愣,蛾眉轻扬,讶异道:「去哪儿?这又是谁来的信?」

发现了父亲手中书信,昌文绮忍不住探头来瞧,昌佐不露声色地把信折迭收起,淡淡道:「四川松潘,当地官员失职落罪,卫帅丁大人保荐爹以都指挥同知衔出任松潘副总兵,朝廷公文应当不日便到,卫帅特来信知会一声。」

「太好了,分守地方,爹您终于可以独当一面,大展宏图了,卫帅他老人家还真是知人善任,我这就给您收拾行装去。」

听闻老爹又得升迁,女子喜上眉梢,连对那素未谋面的丁卫帅都多了几分好感。

见女儿兴高采烈奔向后院,昌佐轻声喟叹,「傻孩子,你爹这位置能做多久还要另说呢……」

丁寿送来的密信中除了告知他未来的官职安排,还嘱他到任后秣马厉兵,护卫江油硝矿安全,再则留心周边蕃汉土司动向,遇事可多与佥事马昊商量,若说这些还只是上司对下属差事正常的交待布置,可后面又单独点出龙州土司来,再联想前面嘱咐他查奸访逆的种种言语,话里话外未免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昌佐在锦衣卫供职多年,消息灵通,自然晓得龙州土官后面连着新都杨家,莫非自家大人想要算计杨廷和不成?龙州土官树大根深,杨廷和身为阁辅,门生故旧遍布内外,还与当今圣上有师生之谊,卫帅虽简在帝心,想要谋划他恐也不易,弄个不好,自己这马前卒先要遭殃……望着密信燃烧跳动的簇簇火苗,昌佐不禁一声苦笑,卫帅啊,您可是给属下出了个大难题……

************

人逢喜事精爽,柳尚义如今大概便是此一映照,围捕京师盗贼与清剿畿内白莲教匪的叙功下来,他与老冤家甯杲双双升任都察院佥都御史,这已经是可以外放出去抚治一方的官衔了,眼瞅青云之路已然畅通,与甯仲升之间的那点不快芥蒂又算得什么,柳尚义如今心里只有终于跟对了人的感慨庆幸。

轻弹了下手中公文,柳尚义笑吟吟地将之递与麾下的一文一武,「贾先生,杨捕头,本来为二位请功的批文早该下了,只是最近吏部人事变动,因而略微耽搁了下,不过好在事情还算顺利,二位也都有了官身,贾先生出知陕西汧阳县,杨捕头担任该县巡检司巡检。」(4)。

「学生……谢过大人。」

千思万想的功名终于到手,贾钺惊喜交集,不由声音哽咽,纳头便拜。

「诶,贾先生何必客气,你们兄弟缉凶捕盗,出力良多,这前程乃是朝廷纪功所授,柳某何敢贪功。」

柳尚义急忙搀起贾钺。

相比贾钺的喜极而涕,杨校冷静得多,施了一揖道:「谢过大人好意,恕属下不敢生受。」

莫说柳尚义,连贾钺闻言都吃了一惊,「贤弟,你……」

「杨捕头莫非嫌弃这官太小?巡检一职虽只九品,但好歹也是流内之官,待来日再立功劳,本官自当奏表举荐,迁转指日可待。」

毕竟跟随自己日久,柳尚义担心杨校一时意气自毁前程,好心劝道。

「是啊贤弟,你我在一处供职,彼此也有照应,况柳大人考虑这般周全,万勿意气用事啊!」

贾钺也在一旁规劝。

「大哥,小弟并非计较官位前程,此番赴任恕小弟不能相陪了。」

杨校蓝眸闪烁,再向柳尚义行了一礼,「大人栽培美意,属下感恩不尽,只是厚颜请求继续留在六扇门中当差,还请大人恩准。」

柳尚义眉头微蹙,「杨捕头可要思量明白,捕快毕竟只是吏役,比不得巡检官身!」

杨校束手道:「属下明白,属下本就不是做官的料,前番不察,使王大川党羽张玄漏网,一直耿耿于心,还请大人赏小人一个机会,了此心愿。」

「那事非你之过,上峰也未曾追究,你何必……」

贾钺还要苦口相劝,柳尚义摆摆手,止住了他的话头。

「杨捕头全心为公,本官敬佩,又岂能阻拦你一腔报效热忱,陕西赴任之事权且搁下,待张玄归案,柳某再为你一并请功。」

柳尚义正色道。

「谢大人体谅。」

柳尚义微微一笑,拍着杨校肩头道:「如此也好,本官也舍不得你这员得力干将,沧州府刘儒等公人遇害,甯佥宪麾下众人也是群情激奋,誓要报仇雪耻,你不妨也多帮衬一下,早些将元凶缉拿归案。」

杨校躬身,「属下听命。」

************

幽深空旷的太行地宫中,死一般沉寂,只有石壁上用来照明的火炬在无声摇曳,映衬得祭坛石座中人脸上的弥勒面具也随着明暗交织,莫测变幻。

面具上仅能露出的一双眼睛明亮清冷,深邃的目光凝视着长长石阶下跪伏的白袍身影,肥大宽袖如羽翼般平铺在身体两侧,金线织就的莲花在灯火映照下熠熠生光。

「属下本想利用王大川见利忘命的贪财性子,在京城里生出些事端,吸引官府注意,没想到伪明朝廷抢先一步,非但会剿了齐聚京师的各路盗魁,还一路追到文安,累得张堂主及一干大行堂弟子性命,属下百死莫赎,求教主降罪处置。」

白袍人将头深埋于地,不敢稍抬。

静默片刻,面具人发

出轻轻一声喟叹,「罢了,也许是那伪明小皇帝命不该绝,圣教未得功成之日,横空出了丁寿这么个人物,人算不如天算,也不能全归罪于你。」

金莲使者再度叩首,「谢教主慈悲,那伪官丁寿屡屡坏我教中大事,实在留他不得,属下特向教主请命,可否伺机将之除去……」

「不要动他,本座另有安排。」

金莲使者急声道:「教主,那丁寿统率伪明缇骑,大愿、大行两堂弟子精锐陨命其手不知凡几,若不早做处置,恐怕来日必成圣教心腹巨患……」

「你是在教本座做事?」

声音倏冷,大殿气温似乎降入冰点,连壁上松明都缩成一团团细弱光炬,金莲使者不禁全身一颤,匆忙请罪,「属下多言,求教主恕罪。」

「做好你自己的本分差事,旁的无须多管。」

金莲使者俯首道:「属下谨遵教主法谕。」

半晌不闻人声,金莲使者偷眼抬头,只见祭坛石座上早已空空如也,不见半个人影……

************

玉兔西沉,丁府书房内依旧灯火闪亮,丁寿破天荒地没有在女人堆中厮混,而是埋首在文山书海之中苦苦搜寻翻找。

为了验证心中猜想,丁寿托了焦芳的人情,将内阁文书房存放的有关郑和本章全部借来翻阅,年头久远,文牍如山,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由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直逾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抵于西域忽鲁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大小凡三十余国(5),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鲸波接天,浩浩无涯,或烟雾之溟蒙,或风浪之崔嵬,海洋之状,变态无时,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鲸波接天,浩浩无涯,烟雾溟蒙,风浪崔嵬,寥寥数言,茫茫大洋之波澜壮阔,碧海惊涛,生死险阻,跃然纸上,而大明舰队乘风破浪,如履通衢的豪情壮志,更是教人热血澎湃,心向往之。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6)。

这封奏疏是仁宗即位后,下旨停下西洋,郑和见到昔日扬威四海的庞大舰队只能空置在船厂中日渐腐朽,无奈不甘地泣血上奏,可惜,对于每有机务必要专门请教三杨等阁臣筹划的洪熙皇帝来说,已然认定了下西洋之举劳民伤财,这封奏疏的结局早已注定,不会有半点浪花激起。

「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丁寿推案而起,只觉熊口好似被一团东西塞住,快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猛吸了一口冰凉夜风,才觉熊中郁气略微纾解。

竟有如此犀利见解,好一个三宝太监!眼光竟如此长远,不愧是你郑和!!

注:

(1)明代的确有塞进龟头的春药,高濂在他的《饮馔服食笺》中记载「含于龟者,有先天一粒丹」,不过他也说明「药物误人,十服九毙,不可救解,往往祸惨疾,溃肠裂肤。」

大家引以为戒。

(2)明末张介宾着《景岳全书》虽然载烟草「此物自古未闻也,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但同时也记录了明初明军西征入滇期间,有吸烟避瘴的情形,「求其习服之始,则向以征滇之役,师旅深入瘴地无不染疾,独一营安然无恙,问其所以,则众皆服烟,由是传遍。而今西南一方老幼,朝夕不能间矣」。

当然不排除明军当时吸食的有可能是被称为兰花烟的韭叶芸香草,《滇南本草》「(补注)昔武侯入滇,得此草以治烟瘴。此草生永昌、普洱、顺宁,茶山地方。形如兰花,但叶有细白毛,且如韭叶,但韭叶则软,芸香草硬。」

另外《滇南本草》中也同时录入了另一种烟草,「野烟,一名烟草、小烟草。味辛、麻,性温。有大毒。治热毒疔疮,痈疽搭背,无名肿毒,一切热毒恶疮;或吃牛、马、驴、骡死肉中此恶毒,惟用此药可救。」

可见国人吸烟历史悠久,绝非等到美洲烟草传入才有烟抽。

(3)兰茂的《滇南本草》有万历版传世,所以也不排除是后人添加有关玉米的部分内容,小说创作只采取一种可能性,也不必太较真。

(4)捕盗右佥都御史柳尚义上所部功……生员义民贾钺、杨校等授官升俸有差……时刘瑾以各处盗贼窃发,厚立赏格,遣官督捕,尚义以都御史甯杲精悍附势,为瑾所用,至诬杀平民以为功,而(甯)杲尤酷虐云。(《明武宗实录》)

(5)英国退役海军军人、业余作家加文·孟席斯在《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提出「郑和长乐碑铭文的最初英文译本是由研究中世纪中国史的伟大学者J·J·L·杜威达克(J……J.L.Duyvendak)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在他的《中国15世纪早期航海探险的确切年代(TheTrueDatesoftheChineseMaritimeExpeditionsoftheEarlyFifteenthCentury)一文中,「三千余国(threethousandcountries)」

作为铭文中一个关键词组的翻译给提了出来。

他及其以后的学者认为这样一个论断是草率得如此的不合情理,以致他们认为刻铭文的石匠一定是出现了疏忽。

基于这些理由,翻译被修正为「三十余国」。

不过当时说的国家也不能等同而今的国家概念,也许很多只是落后的酋长部落,所以郑和七下西洋,「大小凡三千余国」

也未见不可能。

(6)出自郑一钧《论郑和下西洋》其中披露法国学者费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一书中介绍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船队的一段话。

本人没有找到原文出处,有知晓者烦请告知。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