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讨论《大唐荣耀》的很多,时光网,一天时间新增了六百多条长影评,都是关于《大唐荣耀》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倒也没吹上天,时光网评分是7.6分。
留言最多的是何冀平写的长评:
“《大唐荣耀》,说是荣耀,其实是一出悲壮史歌。
在诸多关于大唐的热门影视剧里,大多数都是《贞观长歌》、《贞观之治》或者《大明宫词》,刻画的也都是一个万邦来朝,四方臣服,热闹鼎盛的大唐。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唐德宗时的大唐西域那里的一支孤军。
他们被敌人切断与长安的联系,孤悬西域,无一兵一卒驰援。在大唐都已忘记他们时,仍誓死捍卫疆土主权,与敌军鏖战近半个世纪。”
“《大唐荣耀》不如说是大唐军魂,一部完成度极高,值得多刷的影片!”
“沈林的剧本严格遵守好莱坞英雄电影模板,重点刻画人物成长,我们写剧本的时候,重点围绕着卢十四,必须让观众相信这个人物!”
“一个不好,这个人物扁平得就像建国前三十年的典型文艺形象,高大全,没有人味儿,我们都清楚,这个时代没有人相信使命,没人相信信仰!”
“我们愿意相信‘买它几十亩地,娶几个漂亮老婆,住大宅子,夏天穿绸,冬天穿貂’、我们期待‘天天吃肉,顿顿喝酒’,使命这件事,是故纸堆里的传奇、故事里的幻梦,它那么地遥远,即使拉住头发把身体拔离地面,依然够不着。使命天然和人类本能的欲望相违背。”
“卢十四贪财、贪吃、好色、充满占有欲,就像现在的普通人。”
“怎么才能让他的转变符合预期?”
“创造一个跟他相反的人,在郭长安的感召下,他觉悟了。或者说,他的血从来就没有凉!我们相信,每个人心里的某处,仍有温热。”
“相信一点崇高的价值。这是我们写剧本时候,沈林挂在嘴边的话!”
“理想是一个人心上的太阳,它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步路。”
“我不知道你们看完成片是什么感想,反正我已经热泪盈眶!”
评论都是:
“写得好,值得二刷的电影!”
“古装片这么拍就对了!”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
上海首映现场,记者很多,媒体更多。
都争相采访沈林。
“《大唐荣耀》最开始是我创作的话剧,最近几年不是流行大片嘛,我也算追赶潮流,整了一部大片。”
“我只是拟定一个框架,真正往里填充内容的是何冀平老师还有陈舒老师。”
“做大片,肯定要拍史诗,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朝代都有说不清的故事,每个朝代都有一些有气节的人,他们的故事稍加改编就能引起共鸣!”
“好莱坞做大片,要么根据流传已久的故事改编,要么根据畅销小说改编。”
“那你觉得《大唐荣耀》算得上客观嘛?”
沈林摆了摆手:“哪有什么客观,人一生下来天生就有立场的,甩也甩不掉,那些嘴上说着客观的,其实都是有立场的,只不过不好明着说而已!”
“我觉得他们相信!这一生他们终究会魂归大唐!”
“票房…从一开始我们想的就是超过《泰坦尼克号》的记录!”
问到刘果南,他详细说了《大唐荣耀》筹备过程:“我们前期筹备花了八个月,特效团队从一开始就介入,规划好大致镜头,正式拍摄用了三个月,后期制作花了一年…”
“嗯,制片人找了好些导演,也聊了很久。”
“为什么定了你?”
刘果南看了看陈婧:“可能,我比较好说话吧…这个问题你得问陈制片。”
陈婧接过话:“主要刘导演愿意配合筹备工作,而且他的很多想法跟我们不谋而合,其它很多导演…”
“怎么了?”
“个个眼高于顶,觉得自己天纵奇才,连个拍摄计划表都没有,我们《大唐荣耀》耗资1.8亿,大制作,你光吹想法,说什么‘计划都在我的脑子里’,我们难道撬开你的脑子?我们凭什么相信你能拍出来?”
“为什么找成龍?”
“他是最便宜的巨星…我们没开玩笑,他喜欢的剧本、项目,都是不要片酬或者收取很少的片酬,他并不看重自己的得失…”
“真的要感谢成龍大哥,没有他加盟,我们这个项目不可能募集得到资金!”
成龍没来上海,他在香港宣传《大唐荣耀》…
电影上映之后的宣传比较简单,因为记者、观众询问的多是剧情内容。
这个,回答起来比较简单。
比方说有问‘为什么用铜钱而不是绢帛货币?’
“唐代在西域的军费确实会同时使用小块绢帛和钱币,但河西走廊被切断之后,绢帛无法再从内地送到西域,引起绢帛货币供应量严重不足,最重要的铜钱刻着大唐两个字,对士气鼓舞很重要!”
“大唐建中钱…我们问过史学家,好像没有,大唐建中铜钱没有发现过出土文物。确凿存在的其实是建中通宝,它也是由西域守军铸造,为了用新年号向人们宣告大唐与西域并未完全失去联系,但我们改成大唐建中,主要是为了在当地宣示大唐主权,也让军民不忘大唐。”
“为什么要加家书?”
“我们觉得中国人的使命感不是存天理灭人欲,而是在忠孝不能两全时的痛苦选择,所以安排家书剧情。灵感来自汉朝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活到最后的那个汉朝老兵,用自己的余生一直在为战友们送家书,到此人的孙子辈时,757封信全部送到…”
“建中年号只用了四年,哪来的建中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