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文瞥了瞥王老头,他似乎有点不忍直视了,再看看顾海燕,她也盯着茶杯上的花鸟图,看的挺入。童老头就看不出好颜色了,刚才他给林海文也是贡献了5oo点恶人值,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余热。
《临川晚报》有一个书记,一个社长,还有一个主编,业务上的第一个头就是社长,但其实大多是主编干活,社长吧,有懂的,也有不懂的。眼前这位,估计是不太懂的,也是不爱关心的,如他所说,不是领导念过,他也许都记不住这些诗的名字。
“那个,《月下独酌》这个水平,真的就可以了?您不是要打造全国知名的品牌么?”
“呃,那质量当然是越高越好嘛。不过我们也不好对您要求太多,是不是?不能这么干,您是看在家乡的情分上,我们不能得寸进尺。”
“哈哈,您说得好,嗯。”林海文实在忍不住了,笑的不行。
社长犹犹豫豫的,觉得自己是不是条件开的比较低了,“那,那咱们就说定了?”
“说定?唉,王老师,您既然掺和进来了,不如给这位科普一下,《月下独酌》的水平是什么水平?《相思》的水平,又是什么水平?至于《明月几时有》,也顺便说说吧。”林海文有点烦了,直接把王老头拉了进来,既然学校要掺和,那就掺和到底吧。
大家伙也就看向王老头,老王觉得有点口舌干涩。
“这些诗歌,水平当然都是非常高的,不然不可能拿到青艺赛一等奖了。”
“这我当然是知道的,水平不高,我们能这么诚心诚意地求取么?王老师,您给说的详细一点?也给顾市长,还有我们一个形象点的标尺嘛。”社长这个时候,正怕自己标准定低了,回头完不成任务,被领导教训呢。
见过找没脸的,没见过这么找没脸的。
“《相思》或许二十年能出一首,《月下独酌》,则是百年一遇。至于《明月几时有》,千古以来,能有这个水准的,只有寥寥几首。”
“您明白了么?您不太看得上的《相思》,二十年能出一首,您打算勉勉强强,两个月就来上一首,这是外行话,我就不跟您多说了,”林海文站了起来,“我的诗作不太多,除了马上要出的这本诗集,也就是六七首,我也没打算按照什么频率,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来创作。约稿的期刊,不少,我稍稍说几个,这是推不掉的,《古诗观止》《诗苑》《艺术家》《原野》,我想,您是做报纸的,这些期刊都是知道的吧?所以,《临川晚报》这边,我只能是抱歉了。”
是的,林海文压根一首都不打算给了。
求诗要有求诗的态度,《临川晚报》这样的,就像是一些借钱的同学朋友,感觉你要不借吧,那就是烂心烂肺,嗜钱如命,转过头,你吝啬、小人之心这些名声,就要远播朋友圈了。遇见这样的,林海文直接都是“有多远滚多远”的。
社长也有点呆愣,《古诗观止》是古诗第一,《诗苑》是现代诗头把交椅,《艺术家》更是严肃文学界的巨头,至于《原野》,只说一点,人家的头头,叫屈恒——华国作协的老大。
吓死了么?林海文用眼问了一句,“我还要上课,顾市长,各位领导,我就先回教室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