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2019/5/23第二部逐鹿中原第一章文静结婚了(3)美人献身大型会议厅中2、300人交头接耳,闹哄哄地有如菜市场一般。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下一阶段还有3位学者要发表报告,因为时间关係现在开放最后一个问题…”现场主持人陈教授挥手示意大家冷静道。
众人议论纷纷,但从刚才到现在也只有几位诺贝尔奖级的学者敢于举手发问。
是东大西冈教授。
“容我称呼您杨博士…”西冈教授道:“照您刚才的报告内容,我是否可以这样延伸推论,利用特殊钳合剂的电位特性可以测量每一个脑细胞的活性和讯号传导;那相对来说您的报告是不是也意味着,同样利用特殊钳合剂,我们也可以用非侵入的方法,将特定信号传递或着说写入特定脑细胞?”
“我会与您有相同的推论…”梨君道。
“那我可以请教共同作者李教授吗?”西冈教授突然道。
陈教授示意我是否接受提问。
坐在观众席中突然被提起,我点点头表示同意。
“李教授您是否也同意这样脑细胞操作是可行的呢?”
“可行与否我目前不知道,但以目前证据来说,这样的过程应该是可逆的…”
我接过麦克风回答道。
“谢谢,这样的观点令我非常兴奋…”西冈教授道:“我没有进一步问题了。”
哗~哗~~!听到这样结论全场譁然近乎沸腾。
“请各位稍安勿躁,我们现在要结束这一阶段…”陈教授用优雅的英国腔道:“诸君,我相信各位现在跟我一样,觉得何其有幸今天能在此听到杨博士精采的演说。杨博士今天的报告不但开拓了电化学的新境界,我相信对在场所有的研究者来说,无论对催化剂领域、製药学领域、生物化学领域、微机电领域、仪器分析领域还是无数在场或不在场的各领域专家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个人相信这样的突破不会只是在化学上,在可见的未来,对各种科学领域都会有长远影响。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期待在不远的未来会有厂商利用杨博士的创见,开发出可以直接把学术期刊写入我大脑的机器来──这几年我的老花眼愈来愈严重,每个月要看那么多期刊也愈来愈吃力的──希望有朝一日我只要睡一觉,就可以一次获得所有最新的研究知识,那就实在太好了。不过,在可以于睡梦中学习科学期刊前,我们还是需要一些咖啡因来帮助我们消化刚才得到的最新观念。会场外面的已经为各位准备好了咖啡与茶,接下来我们只剩下15分钟可以享用,请不要浪费在与美丽的杨博士合照上。谢谢大家!”
啪啦啪啦啪啦~全场掌声如雷爆起久久不歇。
“实在是太精彩了…”端着咖啡杯的西冈教授道。
“我这辈子参加学术会议这么兴奋呢…”陈教授放下口边咖啡杯道。
前方不远处闪光灯此起彼落不停闪烁,业内无论是大咖小咖都争相与梨君合照,记者们高昂的提问声音更是没有一秒停歇。
梨君台风很稳,或回答、或微笑,落落大方地应付各方请求。
她今天一袭低肩红色小礼服搭配同色高跟鞋,雍容华贵更衬托出不凡气质。
出发前我只知道明桢帮她挑了套衣服,完全没想到在这样场合下竟散发出国际巨星般的风范……。
“李桑您真是不容易呀”西冈教授笑得合不拢嘴道:“居然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学生!”
“西冈先生别这么说,您也知道学生常常是比老师优秀的……。”
“呵呵,这两年还在想李老师您的研究好像沉寂了一下,没想到竟然有这样超越世界级的研究成果…”陈教授操着满是广东腔的普通话道:“您怎么这么好运,能收到杨博士这样的天才?”
“没有的事…”我顾虑到西冈教授用英语回答道:“是我的运气好,检到这么优秀的学生……。”
“我们怎么都没有这般好运…”西冈教授道:“为什么我们检到的都是可回收的大型垃圾?”
“哈哈哈哈哈~~”陈教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是呀…可回收的大型垃圾…当年这孩子真的是捡回来的……。
************我沿着安田讲堂前的银杏道走向工学部11号馆楼下的星巴克咖啡。
打从十馀年前第一次到东京大学来,我就特别喜欢走在这条银杏道上。
尤其低下头时常会发现路面上每个水沟人孔盖上面花纹不同,从标示着【帝国大学】一路到今天,优雅地呈现出百年来的优雅。
“老师您不在会场裡陪梨君没关係吗?”小澄问道。
“今天是她的日子,不用去抢她的锋头…”我笑答道:“她的本事绝对可以应付这种场面。”
“这位是开田老师…”香澄介绍道:“您们早就认识了吧!”
“有有,最近开田老师关于八幡製铁所日本最早钢构建筑的论文非常精采”
我与开田握手讚扬道。
“李老师您太客气了”开田用力握我的手道:“您这些优秀学生的研究成果已经超过我了。”
“这位是小崎博士…”小澄介绍旁边带眼镜斯文中年人道:“小崎博士是现任新日铁住金建设技术本部本部长。”
“哇~这么年轻!请多多指教!”我转与小崎握手道:“这次劳烦您了。”
“彼此彼此,久仰李教授大名!”小崎热情而客气道:“黑田一族从明治时代起对我们日铁就有极大贡献,这次专务特别交代在下要全力协助黑田小姐,而且这个题目如此有趣,之前江君就发过电邮给在下问过相关问题,这真的是吾们钢铁人很大的脑力挑战。”
江尚文在旁补充道:“之前公司派我到新日铁住金研修,小崎本部长就是我的导师。”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道。
“听说方才李老师您另一位学生发表了轰动大会的报告呢”开田道:“没想到李老师指导的学生横跨这么多领域,我们连一小块研究都做不好,真是汗颜呀。”
“是呀,在下在另外一个会场,听到消息赶过去时已经来不及了”小崎道。
“两位客气了,当老师的不过是沾学生们的光,厉害又提出创见的都是学生们…”我比比香澄道。
“这次正好APCChE大家都来东京,我就冒昧地邀请各位老师来聚会一下…”香澄开场白道:“时间有限是否就直接开始了?”
“那就在下先报告吧,思考疏漏的地方再请开田老师指导…”小崎本部长道:“之前在下承办过4届日本模拟炼钢挑战赛,也和台湾钢铁协会的代表、也就是江君合办过1届亚洲模拟炼钢挑战赛──不过这些年世界钢铁协会办的模拟炼钢挑战赛,题目都是模拟硷性氧气转练钢和二次精炼链钢,着重在操作面,像这次黑田君和江君提出的【建立钢厂】的题目还没有过。”
“按照黑田君的定义,要在只有4座3吨平炉的基础上,在1922年到1925年三年之间,建设出钢年产量200万吨的钢铁工业複合体…”小崎笑了笑道:“1930年那年全日本的钢厂也不过生产了230万吨的钢材,这么困难的问题,恐怕是第一代黑田君搔破头也想不出来答桉的吧。”
“呵呵呵…”香澄银铃般笑了起来。我没想到小崎如此幽默。
“不过好在现在是21世纪,经过100年钢铁业的技术有很大发展,这并非不能突破的问题…在下的解答是:【边建厂边扩大,让工厂自己生产材料盖自己】。当然这样前期产出的钢材都要用在扩建工厂上,投资成本回收会比较慢…”小崎继续说明道:“以黑田君设定的条件,在下会规画先用现有场地设备製作两套3吨LD转炉──氧气顶吹转炉──顶吹转炉效率远高于平炉,如果以现在的操作条件看,两套3吨LD转炉一年至少可以生产10万吨钢材,足够下一阶段件厂扩充使用;3吨LD炉很小,不需用到底部吹气法、氧气需求量也比较小。第二阶段在下建议直接设3座40吨转炉,这样可以确保年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但是这时候的关键因素就不在转炉而是在高炉了。”
“喔?为什么是在高炉呢?”我问道。
“我们新日铁住钢现在新的转炉都是300吨以上,要设计300吨转炉没有问题,但麻烦是高炉操作…”小崎解释道:“高炉炼钢燃料比大约是480~495THM、焦炭比是445~451THM,所以不但需要大量铁矿石,还需要大量燃料和焦炭,铁矿石品味不够时还要先选矿、烧结,这部分前处理工序比后面转炉炼钢还要麻烦。同时既然是设计成一贯作业钢厂,转炉炼钢连续铸造钢坯后,接下来就是大规模加工程序,不论是热轧、冷轧、锻造、冲压、切削、铸造等,都需要大量的燃料和动力,这比单纯建造炼钢厂複杂多了。”
“今日钢铁工业非常发达,下游问题不太需要考虑,钢厂只要把产品投入市场就可以,但这个桉子中就必须去考虑下游问题…”尚文补充说明道:“总不能就把铸好的钢坯堆在空地上生鏽吧。”
“没错,以现在本公司来说,销售中的特殊合金型号就将近5000种,设计转炉时就要考虑到未来产品的问题。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13年全球最大宗的产品是热轧薄板和卷材、主要用在汽车、造船、家电业上,其次是钢锭、主要用在结构钢樑,第三是工业和石化燃料用的钢管,第四是不鏽钢──但如果对开发中国家来说,钢筋、钢轨的需求会更大。例如像在中国,目前有超过50%的钢材是使用在建设工程上…”小崎强调道:“如果是当作模拟建设钢厂比赛的话,这部分的设定就很重要。”
“那开田老师您怎么看呢?”我转头问道。
“如果以那个年代观点来看,当时无论克鲁伯还是日铁都是先供应基础建设──那个年代不像今日有大量民间建筑使用钢骨结构,当时的基础建设就是像铁道、发电厂、铁桥、水坝等等大型工程,还有就是造船──造船业钢铁用量也很大──还有就是军火工业,这是跟今日最大不同的地方”开田老师补充道:“当年只有美国有大规模汽车工业会使用钢铁,其他国家汽车工业都不发达。”
。
“这样我明白了,那当年的合金钢种类很複杂吗?像克鲁伯或日铁他们怎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续问道。
“那个年代钢铁工业还很单纯呀!”开田老师笑道:“一个钢水包也不过就是几吨大小,而且很大部份都还是人力操作,各种参数控制都还很粗糙,谈不上什么特殊合金钢。”
“如果是这样,在下会建议在建设第二阶段高炉时同时加装一套直接还原铁设备,或乾脆就不走【建高炉、设转炉】的工艺路径,直接用【直接还原铁加电弧炉】的工艺路径製钢,或直接取代生铁製造铸铁产品都很方便”小崎道:“现在韩国浦项钢铁的FINEX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年产铁水150万吨,相当成熟了。而且直接还原铁製程对铁矿砂原料的品位要求不高,甚至连炼完硫酸后的黄铁矿渣都可以拿来製铁。”
“那直接还原铁的建厂技术会很複杂吗?”听到黄铁矿令我眼睛一亮,继续追问道。
“直接还原铁的原理不难,製程技术上主要在于流体化床设计。直接还原铁技术发明也将近1百年了,起初因为相较于纯氧顶吹转炉成本高,技术研发投资少,技术发展缓慢,但过去几十年因为电弧炉炼钢愈来愈重要,连带着在直接还原铁技术上的研发投资也愈来愈多。试误学习的阶段走完之后,回头看才发现技术其实并不难,就是很花时间而已”小崎顿了顿道:“不过直接还原法又细分为天然气製程和煤製程,现在全球做直接还原铁的多半是天然气丰富的国家,像是墨西哥、委内瑞拉,产量大约佔全球直接还原铁的8成;但另外像是德国、奥地利、中国等煤资源丰富的国家,则是用煤作为还原剂生产直接还原铁。”
“以前说到重工业,都会说国家是否强大是由【煤铁】决定,因为高炉需要焦炭、平炉炼钢更需要大量的煤来融化铁水。但是炼焦过程会产生大量合成气Syngas,如果炼钢厂附近有大量天然气资源或是有炼油厂可提供石油气,都可供冶炼直接还原铁使用…”小崎小结道:“其实在下来之前稍微计算了一下,如果建置一贯作业炼钢厂,以高炉搭配顶底複合吹氧转炉一年生产200万吨钢,可同时利用炼焦合成气设置一座直接还原铁搭配电弧炉另外年产50万吨的特殊合金钢厂,生产高碳、高硬度钢供车床、刨床等工具机使用,或生产不锈钢也是不错的选择。”
“呵呵呵,小崎本部长正好帮我解决了一些本来我打算后面表达的观点…”
开田老师愉悦道:“含碳量低但其他杂质多的熟铁,本来就是1920、30年代最畅销的产品。其他各种工业技术还未到一定水准时,就算有特殊合金钢也发挥不出太大作用。如果就192、30年代亚洲来说,人民普遍贫穷,就算生产了汽车也买不起,还不如多生产脚踏车、手推车和小型手工机械,像是手动织袜机、手动针织机或小型动力农业机械等等,对改善民众生活比较有帮助。另外改善交通状况和运输,像是铁路、桥樑、卡车或是建造船舶,对当时社会也是较有助益的。”
“那开田老师会怎么建议呢?”我接着请教道。
“如果方才本部长关于产能放大部分已经有了一些方向,我的建议是…”
开田老师道:“首先兴建小钢厂后,先把第二阶段钢厂需要的周遭基础设施做起来。举例来说,方才小崎本部长提到的电弧炉、铸锭、热轧、冷轧等製程都非常耗电,所以生产足够原料建发电厂反而是首要工作;同样这些製程也需要大量高品质的洁淨水,水库和自来水厂也要先盖起来。缺水缺电,就算高炉盖好了钢铁厂也不能运作。接着就是钢铁厂原料跟成品运输所需的铁路、港口、车辆、船隻等等,也不能等到钢厂盖好了才慢慢运原料进来。一年炼250万吨钢铁,至少要准备400万吨铁矿砂跟同样数量的煤,矿厂挖矿时需要机械设备和时间,要用到这个数量时都不是简单用人力可以解决的,挖掘机、装卸机、台车、索道、升降机都必须要有才能应付这么大的数量。同样的当一天有2万吨矿石煤炭要运送,以每一节平车载运40吨计算,一天就要200节车厢,、码头与工厂距离、周转率、装卸速度等等后,至少要准备3到4000节平车和100台以上火车头,这些都要在高炉点火前准备完成,否则就无法顺利开工了。”
开田老师补充道:“高炉主体是耐火砖但厂房可以用钢构,施工速度快、弹性大,但计算各厂房、仓库等等所需要面积加上内部各项设备,整个计画下来也至少要6、7万吨钢材。照目前条件设定,各项钢材基本上都要自行生产,这个生产排程会是整个计画最关键的地方。”
“在下的看法也是如此”小崎本部长道。
“对了,我另外提一个意见请不要介意…”开田老师道:“因为盖钢铁厂这种事情不可能是完全架空存在的,除了受年代限制的技术因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如果不考虑成本,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盖钢铁厂,但不同地方盖出来的钢铁厂绝对不会一样。方才李老师您来之前我私下请教了一下黑田君,黑田君暗示说这项活动是柳钢集团赞助的──当然既然说是暗示,就是黑田君什么也没说,是我个人自己猜想的。”
“呵呵…”我笑而不答。
“柳钢集团会愿意赞助这样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个人觉得可以再加上一些地区特色…”开田老师见我不置可否,继续道:“例如可以更强调水力发电的运用等等。”
“呵呵,柳钢的人在下和开田老师都与他们认识,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小崎本部长补充道:“在下也来提供一个意见,既然开田老师都强调了水、电及交通基础建设的重要性,那么是不是考虑也将炼铝工厂也加到竞赛题目裡面去?当年会成立柳钢集团大部分是因为中国政治的因素,但事实上广西并不是那么适合发展钢铁工业,反倒广西是中国铝土最大的出产地,在世界上也很出名。不过在下也承认有色金属也仅是略知一二而已,会这样冒昧提出也只是一时兴起,思虑不週的地方还请两位老师多多见谅。”
“您太客气了”我没想到两位日本专家【自动脑补】得这么快,连高兴都来不及。“如果这样能否请二位为这个计画提供一些书面资料参考?”
“李老师您是说类似背景说明、评分要点之类的吗?”开田老师问道。
“是的!”我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