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私铸意大利铜币、西班牙铜币恶化葡萄牙铜币的计划后,还没来得及爆产量,倒是北海国内先得到了反馈——黄铜币的大量发行,让国内的小额贸易蓬勃发展,并进而刺激了商业的发展。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一枚标准芬尼银币等于8枚黄铜币,就是说,普通人每天2个芬尼的工资,可以换得16枚黄铜币。假设1芬尼相当于后世50块钱的话,一枚黄铜币也就相当于625元了。虽然还不算小额,可也比1个芬尼的额度小多了。
在此之前,德意志的普通民众在进行小额交易时,根本不用货币,而是用最简单的以物易物。比如,某价值低的商品,干脆用一小把黑麦来作为交易的衡量。
但这样的衡量方法很不准,因为,人的手有大有小。有人手大,一把黑麦数量较多。而有人手小,一把黑麦则较少。有些黑心的商人,甚至采用双标法。比如,收“钱”的时候,让男主人伸手抓黑麦,能多抓点。但支付给客人的时候,却让女主人抓黑麦。因为,女人手小,一把要少很多。
小额的黄铜币的出现,大大方便了北海国的民间交易。这导致,北海国民间贸易也繁荣起来。
因为目前商品经济并不发达,为了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马林学习后世,推广了供销社制度,在每个乡镇都设立了一个供销商店,由设在埃姆登港的供销总店统一发货,设立指导价,销售各种商品。
眼下,北海国的农民们,其实都是有钱的。马林进行了改革,把庄园都改成了雇工制度的农场,实行薪水制度。每个农民日薪都有2芬尼,妇女没这么多,但也有1芬尼日薪。此外,还有按照劳动表现的额外奖励。最重要的是,农民们的食物都是免费发放的,包括他们的家人。
因此,北海国农民,特别是马林的庄园里的农民,每个农民每天能净赚2芬尼甚至更多。夫妻两人的话就是3芬尼以上。
如此,这些钱结余下来后,他们就有了消费的能力。但是,过去的贫穷生活,让他们习惯了攒钱。所以,北海国需要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而商品品种繁多的供销社,显然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培养消费习惯的地方。
为了刺激消费,马林不但在镇子上设立了供销商店,还打算在一些人口多的村庄设立供销商店下属的小卖部,直接面向消费者。
只不过,眼下“织毛衣培训班”的女人们还没毕业,人手不够,目前只能暂时设立镇一级的分店,无法在村庄开设小卖部了。毕竟,懂算学的售货员目前很缺。
即使如此,因为马林在农闲时,下令各个庄园管事鼓励农民们去镇上采购,还安排马车统一载人载货。所以,各个镇上的供销社的销售情况还不错。而黄铜币,也因此大量流通起来。
因此,还没开始生产意大利和两个牙的铜币呢,各地供销商店就上报——市场铜币缺口上千万,以后还会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