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好文看着“夸夸其谈”的哥哥,心说自己的哥哥还是不知兵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怎么?”韩忠彦看见自家女婿的脸上全是质疑,笑着问,“望道,你觉得你大哥说的不对?”
“是的,”武好文倒是没有隐瞒,“家兄并不知兵。”
武好古是商人、艺术家、恶儒,和军事似乎靠不上边,不知兵也是应该的。
“那你知道兵吗?”韩忠彦笑着问女婿。
“小婿最近跟着老师学到一点兵事了。”
武好文现在对自己的“村秀才”老师侯仲良到是尊敬许多了,因为这位村秀才毕竟是关学出身的,除了骗小孩的“天理人欲”,还知道不少实用的学问。
“侯师圣还知兵?”武好古好地问,“他怎么教你的?”
“老师说:国之所以为国,能择将也;将之所以为将,能养士也。人莫不爱身,而以身当矢石;莫不爱死,而以死卫社稷者,厚无所往也。故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惧死。为国要在择将,为将要在爱兵。”
说起来还真是一套一套的……
韩忠彦点点头道:“何为养士?为将又如何爱兵呢?是解衣推食吗?”
解衣推食那一套对如今大宋的城市兵油子们没啥用,那都是忽悠朴实乡兵的把戏。
“解衣推食当然是要的,”武好文说,“不过光有解衣推食还不够,必须行屯田之法,乡军之策,使兵农合一。所以大哥在沧州买田百万亩去安置几百家骑士,不如安置一万家乡兵。”
“靠一百亩田就想养乡兵了?”武好古苦笑着摇摇头,“现在一个禁军上兵年入五十余缗,若是折成沧州一带旱田的租子,至少也要二百余亩吧?这还是不纳田税且是风调雨顺的时候才能收到的。
而且禁军上兵收入的五十余缗全是自家花用的粮饷,器械、军服等等并不在内。而乡兵是要自备不少东西的,只给百亩如何够用?”
武好文想了想,“那就两百亩,这样也能安置5000家了。”
“两百亩倒是勉强能养一户乡兵了,”武好古点点头,“只是维持不了太久啊,唐朝的例子,二哥儿总该知道吧?”
按照唐朝时候的均田制,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受口分田四十亩。也就是说,一家如果只有一个男丁,也会有100亩土地。但是只有一个男丁的家庭理论上是不会被抽。和均田制配合的府兵制规定六户抽一丁,先抽富户。
也就是说,服役的府兵家庭拥有的土地至少有200多亩,其中属于府兵本人的100亩理论上是免税的。如果府兵家庭拥有的土地普遍少于200亩,府兵制度就难免要走向瓦解了。
不过200亩田就能维持府兵是唐朝初期的状况,唐初的工商业不发达,庄园经济仍然是主流,老百姓不像宋朝人有那么多赚钱的路子。
而且唐初的科举制度只是个形式,取士数量是个为数或两位数的,根本不能和宋朝一榜正奏名就四五百(到徽宗朝甚至多达八百多)的盛况相比。所以民间的地主富农想要提升自己的阶级,就得当兵打仗立功。就是官员勋贵的子弟要当官,通常也是先当内府卫士(相当于近卫军)。
所以那时国家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维持庞大的兵力,而且兵士的质量还不错——如果大宋的士子们都习武当兵了,宋军的战斗力自然也就上去了。
可是现在的北宋末年,用200亩旱地维持的乡兵,战斗力是不会太高的。
武好古叹了口气,道:“二哥儿,你认为如今的5000乡兵能对抗六七百铁骑吗?”
武好文想了想,说:“这就要看将领了,所以用兵首要选将……”
这就没法论了!
在冷兵器时代,5000乡兵的战斗力肯定是比不上600具装甲骑的。至于将领运用的因素,变数太多,谁说的清楚?
韩忠彦嗯咳了一声,打断了自己女婿的长篇大论,“乡兵是不易维持,若无豪族庇护,易为人所侵,若为士族所用,则会形成势力。
若是乡兵容易维持,唐朝也不会有安史之乱了,也就没有我朝了。相比之下,拥有1500亩土地的殿前御马直骑士还是比较容易维持和控制的。”
一平方公里土地够多了,可以开展农牧轮作——就是将土地分成三个区,按照冬谷类—春谷类—牧草类的顺序轮换。而且那么多平原上的土地要耕种,就必须用马耕了,这样也容易维持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