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怎么利用相对简单的规则,又让能有意识的针对玩家,又不会太难,这是个很考验功力的问题。
按道理说,移植游戏应该可以参考原版,但这里的问题是,原版单屏显示全部内容,而中本申一的版本,非单屏显示需要拖屏,并不能照搬原版的设计。
高桥跟着冥思苦想了很久,虽然他现在在技术上还不行,但是解决方案并不一定完全看技术。
“我有个提议。”高桥小心翼翼地提出建议。
“说。”想的脑仁疼的中本伸一,语气有些不好。
“同屏追击主角,不同屏保持和主角在同一纵坐标可以么?”高桥说道。
“不同屏保持纵坐标?”中本伸一下意识问道。
“对,我觉得这样做,可以节约很多运算资源,玩家命令主角移动的时候,同时联动屏幕外的敌人精灵,这样既节省了资源,玩家看起来游戏也很‘活’,你觉得呢?”高桥说道。
中本伸一仔细想了想,有点意思,他难得的夸人道,“你还可以么。”就沉浸到了纸堆中写代码去了。
没错,这个年代的远古程序员,写代码都是用笔写在真实的纸上。哈德森做游戏是把程序烧录在卡带上,而同时期别的项目上,一次性写入的卡带太贵,大多数还停留在磁带和纸带的层面上。
其中纸带看起来更好玩一些,纸带上的孔,表示的就是程序内容。
因为纸带不能随意定位的缘故,有时候如果打错一个孔,造成程序错误,想要排掉这个异常非常难。
提完建议后,高桥继续阅读资料。在这个年代,软硬件的割裂还不是很大。不像是后来搞编程的就编程,弄硬件的就弄硬件。
这个年代学习计算机编程,软硬件是一起学的。教材里不光告诉你这段程序有什么用,还告诉你它为什么有用,是怎么通过硬件达成这样的功能的。
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又因为计算机相对还很简陋。如果真够极客,一个人从零开始制作一台“计算机”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这样小作坊的行为,分工不明确,成本太高,必然是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
就算有人制作出来,也仅仅只能是个非卖品的大玩具。
快到学生放学的时间了,高桥先在室内的街机上玩了两把《星际力量》热热手,就下楼迎接新的挑战者了。
今天的人比昨天还多,来的高手也不仅限于秋叶原周边,离得很远的高手,也来挑战了。
高桥来者不拒,一一解决,在欢呼声中回到楼上。
中本伸一这时找到了承载着荣耀的高桥,他问道,“你有兴趣学编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