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吕侯吕泽,是魏国单父县人,吕公的长子,吕释之、吕雉、吕媭的兄长。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魏被秦所灭,单父县所在的大宋郡被改为砀郡。
秦王政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吕氏一族为了躲避仇人,举族迁入泗水郡沛县,与当时还是泗水亭长的高皇帝结为了姻亲。
吕太后,就是那时嫁给了太祖高皇帝。
秦二世原年,天下英豪群起而反秦,高皇帝于丰沛起兵,吕泽以客将的身份跟随高皇帝;吕泽的部将冯无择亦随吕泽起兵于丰邑。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吕泽率部将郎中冯无择参与雍丘之战,跟随高皇帝,与项羽向西攻打雍丘,大败秦军,斩杀三川郡守李由。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吕泽参与杠里之战,军中户卫郭蒙击败王离的秦军,又在曲遇击破秦国将领杨熊。
高皇帝元年(公元前206年),高皇帝率大军进入汉中之后,吕泽被封侯。
在还定三秦之战中,擅长骑射的楼烦被吕泽交由丁复指挥,随后逼降翟王董翳。吕泽部下郭亭、二队将虫达亦随从吕泽还定三秦,其后吕泽领军先行攻回砀郡。
高皇帝二年(公元前205年),高皇帝在彭城兵败撤退,此时吕泽率领汉军驻守在砀郡下邑,高皇帝走小路前去与吕泽大军会合。
得到吕泽倾力掩护,高皇帝才得以渐渐地收拢汉军士卒,驻扎在砀县。然后率军向西,经过梁地,到达虞县。
随后吕泽跟随高皇帝往西到达荥阳,汇集各路败军,留守关中的相国萧何,也把关中没有载入兵役名册的老弱人丁全部都送去荥阳,汉军重新士气大振。
楚军从彭城出发,一路上借着胜利的威势追击败逃的汉兵,在荥阳南面的京邑、索邑之间与汉军打了一仗,汉军打败了楚军,楚军因此不能越过荥阳向西推进。
高皇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在荥阳之战中,吕泽帐下都尉郭蒙在楚军猛攻下,坚守敖仓。郎中冯无择护卫吕泽出荥阳。
高皇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在大将军韩信的调度指挥下,吕泽所部丁复与曹参、灌婴、傅宽、丁礼、吕马童、蔡寅等众将一起进攻,将项羽军大将龙且击败,最终龙且在彭城阵亡。
高皇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吕泽所部都尉虫达参与陈下之战,随军攻破项羽部队。
高皇帝六年(公元前201年),高皇帝将吕泽、吕释之二人按功勋敕封卫彻侯,封吕泽为周吕侯,食邑九千四百户,封吕释之为建成侯,食邑七千户。
吕泽的多位旧部皆有封侯,每位的封邑分别多达几千户,关中亦曾出现对吕家的评价: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
在吕泽的部将当中,丁复得封阳都侯,虫达得封曲成侯,郭蒙得封东武侯,冯无择得封博成侯,郭亭河(阿)陵侯,五人皆为县侯,食邑都达到了二千户以上。
高皇帝八年(公元前199年),逃亡匈奴的韩王信叛军攻打汉室代、赵之地,周吕侯被冷箭所伤,不久便身亡。
对于周吕侯的阵亡,高皇帝连续好几日茶饭不思,每每想起如此悍将离自己而去,高皇帝就总是跟身边的人说:吕泽是汉室唯一的帅才,如今吕泽死了,再有大战,恐怕就没有帅才可用了······
于是在吕泽死后,淮南王英布等关东异姓诸侯叛乱,高皇帝都只能御驾亲征,亲自挂帅,这就是由于吕泽死在燕赵之地的缘故。
在吕泽死后,吕泽的长子吕台接替了侯爵,被改封为郦侯。
建成侯吕释之,是吕泽的弟弟,吕太后的二哥,是和周吕侯一起,在秦二世元年以客将的身份跟随高皇帝。
高皇帝率军进入汉中后,吕释之返回丰邑和沛县,护卫父亲吕公和太上皇。
随后,吕释之跟随兄长吕泽南征百战,为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封建成侯。
在周吕侯吕泽死去之后,太子总是郁郁寡欢,跟谁都不说话,吕太后问起,太子也只说:舅舅去世,我不知道以后还可以依靠谁。
而这时,高皇帝的病情也开始家中,发现太子整天郁郁寡欢,就觉得太子无法承担社稷重任,想废掉太子,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
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很多大臣进谏劝阻,都没能改变高皇帝坚定不移的想法。
吕后闻之惊恐无比,不知该怎么如何是好时,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张良善于出谋划策,陛下信重他。”
于是吕后让建成侯吕释之去祈求张良,说:“您一直是陛下的谋臣,现在陛下打算更换太子,您怎么能高枕无忧睡大觉呢?”
张良说:“当初陛下多次处在危急之中,采用了我的计谋。如今天下安定,由于偏爱的原因想更换太子,这些至亲骨肉之间的事,即使有一百多同我一样的人进谏,又有什么益处?”
吕释之只好苦心劝说道:“陛下想要更换太子,只是因为太子由于周吕侯离世而太过哀伤,哭坏了身子,才让陛下觉得太子不能承担大任;更何况陛下想立的赵王年纪实在是太小,让这个年纪的皇子成为太子,只怕将来,汉室的天下会大乱啊?”
听到吕释之的劝说,张良终于不再坚持,说:“这件事是很难用口舌来争辩的,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陛下一直未能招揽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这四个人已经年老了,都认为陛下对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们按照自己心中的道义,不肯做汉朝的臣子,但是陛下很敬重这四个人。”
“如果现在,您能不惜金玉壁帛,让太子亲自写一封信,言辞要谦恭,并预备安车,再派有口才的人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