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将天下私人持有的书籍典故尽数烧毁,史称‘焚书’。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不过,并不是说经过秦朝之后,全天下就没有书了。
始皇嬴政在焚书前下令,收集其余六国史书,以及百家经典,藏于皇家档案室之中。
到了秦末,刘邦先项羽一步进入咸阳宫,旋即被咸阳宫的奢贵华丽所倾倒,整日醉生梦死,沉迷于酒色之中。
这时,刘邦手下得兄弟们当中,唯有一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刘邦根本无法得到咸阳城,所以将秦皇家档案室中的大部分藏书取走,载上了马车,准备随时运走。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项羽大军围逼咸阳,刘邦从云巅掉落,并在侥幸躲过鸿门宴之后,灰头土脸爬出咸阳城。
秦皇家档案室的书籍,也被刘邦手下那个不懂享受的小弟顺利搬走。
那个只知道‘偷’竹简的书呆子,长相一般,浓眉大眼。
他姓萧,名何。
刘邦退出关中,项羽大军进入咸阳,怒焚咸阳宫,大火连绵三月而不止。
天下所有人都以为,华夏最后的思想精华,被项羽一把大火付之一炬。
但萧何却将取走的书籍保存的极其完好,并在汉开国之后,将那些典故书籍,以及咸阳宫废墟中取出的书籍残卷,一同放置到了未央宫中的石渠阁内。
饶是如此,民间流动的先贤思想、经典却也因始皇帝+战火的双重围剿而骤减,十不存一。
而民间仅存的那几片残卷中,最受执政者广泛认同的,就是管仲的《管子》。
《管子·小匡》云:士农工商四名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在此时,天下人的普遍观念中,国家的阶级,便是管子所说的那样,分别按士人,农民,工匠,商贾这四个阶级,次序排列。
士人,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读书人,不过天下本就没剩下多少书,仅存的那部分又被持有者视为传家之宝,概不外传;所以与其说,此时的‘士人’阶级是文人,倒不如说是‘武夫’。
旧贵族在战火中尽皆凋零,新的豪强还没来得及发芽,就被刘邦的‘陵邑’制度拔掉了连根拔起,贵族阶级,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樊哙那样的屠狗之辈。
农民,则是自夏朝开始,便是国家之血脉,政权之根本,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农业是任何封建政权的命脉。
工匠,其本质依旧无法脱离‘农’的范畴——通过劳动获得收获,再加上此时儒家势微,那句‘奇淫巧技’显得无比乏力,所以其地位并不低。
工之所以排在农之后,则是因为工匠做出的东西需要售卖···
光是因为‘售卖’这个环节,工匠就不可避免的与‘商’沾上了关系,从而排在了农之后;光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此时的价值观有多么鄙视商人了。
——西汉初,商人的社会地位远低于农民,甚至低于善弄‘奇淫巧技’的工匠,只比身处奴隶阶级的‘城旦舂’高那么一丢丢。
汉初,天下凋零,‘无为而治’的黄老学在萧何、曹参等巨头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了第一显学,同时也是执政学派。
黄老学派,此时还不是后世那个整天想着羽化登仙的‘道’教,而是勤劳踏实的实干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