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彭益友楞半天说不出话来,张守武以为他还没消化这个消息。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索性他便自己所知道的,全部跟彭益友解释了一遍。
听完张守武的话,彭益友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陈舟这个人实在是,太恐怖了!
都说人与人之间有差距,可为什么差距辣么大嘞?
与陈舟张守武分开的时候,彭益友都还在想这个问题。
以至于,当他听到有人闲聊陈舟,是会一直在数论领域里一往无前,还是会转向其他数学领域时。
彭益友下意识的便接了这个话:“陈博士他的研究领域,早就不单单是数论的内容了……”
听到彭益友的声音,这群人齐齐便望向了他。
这群人中,也有和彭益友一样的水木大学教授。
因此,当认出说话之人时,这些认识彭益友的水木大学教授,便主动问道:“彭教授,你怎么知道他已经转向其他数学领域了?”
彭益友看了这群人一眼,其实他也才回过神来。
却没想到自己下意识的一句话,竟引来这么多人的关注。
不过简单一想,彭益友也猜到了这群人的想法。
如今的陈舟,显然已经是华国数学界,乃至华人数学家的新贵。
年轻的陈舟身上,所蕴藏的潜力究竟有多少,没人知道。
但是,这不妨碍每个人想知道的内心。
因为,只有深入的了解了陈舟,华国的这些学者们,才能更好的与陈舟相处。
简单来说,就是陈舟是否还会占用华国数学界更多的资源。
甚至于,陈舟是否会成长为华国数学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这都是他们很关心很关心的问题。
而陈舟目前所取得的学术地位,全是依靠他自己的学术成就得来的。
那么,陈舟目前的研究领域,研究进展等等,就需要重点关注了。
见彭益友没说话,另一位浙省大学的教授,突然想到什么,开口说道:“彭教授,我刚才看到你在和陈博士交流,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新的消息?”
彭益友微微抬头,看着说话的这位浙省大学教授。
想了想,他缓缓说道:“本来我也以为陈博士一直在研究数论领域,毕竟他在国家‘万人计划’里申请的课题,就是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可没想到……”
彭益友倒也没瞒着眼前的这群人,如实把刚才跟陈舟聊天的情况,说了一遍。
等到彭益友一说完,就听到有人问:“这篇论文已经发表了吗?”
彭益友点点头,把张守武的话,又复述了一遍:“这是陈博士回国之前在《数学年刊》投的稿,估摸着不是这个月,就是下个月,期刊就会刊登。”
这下子一解释,没有人再提出疑问了。
连刊登时间都说的这么一板一眼的,基本上可以确定是真的了。
既如此的话……
这群人顿时想到了什么。
虽没有互相再说什么,但都从对方的眼神中,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说起来,有些人看到陈舟已经大半年没有发表过数学论文,便觉得陈舟是断了灵感。
或者说,陈舟那令人窒息的研究节奏,已经暂时缓了下来。
毕竟,谁也无法保证,可以一直保持那样高效的研究节奏。
学术研究又不是上学考试,有周考月考,逢考还必出结果。
先前的陈舟已经很厉害了,第一次国家“万人计划”申请的杰波夫猜想课题的完成,也给了他们这些人很多的压力。
他们都担心陈舟继续这样的研究节奏,他们会被拖累到。
不过这大半年看下来,他们倒是默默松了口气。
想来陈舟也终究只是个人,也有思维不那么敏捷的时候。
至于今后的陈舟,能不能再做出先前的研究成果,或者说更进一步,成为数论领域的绝对权威。
那他们就静观其变了,这也不是他们能够掌控的事情。
只要别再给他们那么大的压力,让他们承受科技部门的压力就行。
可现在,听到彭益友的话后,这些人的小心思顿时荡然无存。
那股无形的压力,再次袭来。
谁能想到,哥德巴赫猜想一直没有进展的陈舟,居然是跑去研究代数几何了。
研究就研究好了,偏偏还这么快的就研究出了成果。
出成果也就算了,这成果却还是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界数十年的难题。
这就很令人蛋疼了……
至于他们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一条理由,就是陈舟发论文的时间间隔,好像越来越长了一些,也被他们自己给否掉了。
毕竟这理由实在是有点太乐观了点,谁都知道学术期刊都是有审稿周期的。
没听彭益友刚说的么?
陈舟年前回国前,就已经投稿了。
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刊登,只是因为审稿周期的时间有点长罢了。
如果仔细算一下的话,陈舟先前的那种研究节奏,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想到这,这些人不禁想问,为什么陈舟他能够保持这样的研究节奏?
难道他就不会感觉到疲乏吗?
难道他就没有思路枯竭,思维堵塞的时候吗?
他们想不通,也不明白。
但奇怪的是,他们想着想着,就想到了陈舟的获奖感言上去了。
难道说,就因为他一直能够保持着绝对的毅力和热情?
这些教授学者的年纪,都是比陈舟大不少的。
他们深知学术研究中的枯燥,也深知保持毅力和热情的困难。
尽管谈不上对陈舟这个人有多少喜欢,甚至还因为他带来的无形压力,有点厌恶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