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刘瑁便领着甘宁、张任在军中挑选了五千精锐留下南征。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其余部队由杨怀率领,押着叛贼贾龙返还绵竹。
说是五千,其实刘瑁手中还有甘宁带来的八百人和关押的两千俘虏。重新整顿一下,足足有八千之众。
杨怀自然不会去计较,刘瑁对他如此交心,他巴不得刘瑁多留点人,多立点功。
说那么多有什么用?你得活着等刘焉传位于你才行不是?
大军凯旋归来,刘焉召集文武群臣在州衙齐聚,聆听战报。
“孟思,叔瑜为何未归?”刘焉想借此机会为刘瑁提升一下人气的。虽然相对来说刘璋更乖巧听话,但却也非刘焉心目中最理想的接班人。
只有刘瑁一人在的时候,刘焉难免对他要求过高,谁不想自己的儿子更优秀一些?有得比较以后,就会发现二人各自的优点。
此次刘瑁伤愈后,性情大变,临行前的一番话让刘焉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
不管那是不是他想出来的,但他却做到了速败贾龙,解益州之危。
“回主公,公子用计,夜破武阳,活捉贼首贾龙。然另一贼首趁乱逃出城去,公子说任歧在犍为经营多年,恐其东山再起,故留下五千人马,追捕任歧。遣末将领大军押贾龙回来复命!”杨怀据实禀报,然后呈上刘瑁亲手书写的战报。
刘焉看后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诸君,你们看看犬子瑁的战报,都来议议。”
刘焉高兴的不仅仅是刘瑁打了胜仗,高兴的是这份战报写的很有水平。不但总结了平叛之战,还构想了益州往后的发展。
刘焉突然发现,这个一直喜欢刀枪的三儿子似乎头脑也并不简单嘛。
“瑁遥表父亲大人:
儿幸不辱大人所托,剿灭贾龙逆贼。
此战,甘宁夜袭破城,当居首功;张任败贾龙,同破城,功不可没;杨怀领兵拒贼数月,亲自登上武阳城,忠勇可嘉,可堪大用。
贾龙本是大人入蜀之功臣,儿不敢擅自处决,特将其押回绵竹,听大人发落。
大人可将其首献于陛下,大书其罪,可制卓之异动,再不敢轻入益州。
今益州大定,白水、鱼腹乃益州门户,大人当派重兵把守。
因儿之过,贼首任歧南逃。儿欲借机岀兵南中,收降南中诸夷,以为父用。
……”
刘焉的脸上写满得意,这册战报并不只是战报,还有对整个益州的布防及对未来规划的建议。
从书中看来,刘瑁已经开始从动手的莽夫向动脑的战略大家转变了。
刘焉不知道刘瑁这个转变是因为刘璋的到来给了他压力,还是成婚之后变得更有责任心。
不论原因为何,这都是好事。作为父亲,见到儿子长进,那肯定是高兴的。
“恭喜主公,虎父无犬子!三公子武能开疆,文能治国,乃世之奇才也。”说话的是董扶。
也就是那个曾经告诉刘焉益州有“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劝动刘焉到益州的人。董扶是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谶纬家。
刘焉非常相信他那一套,本来被刘焉安排在蜀郡属国当都尉的,一直并不在身边。
这次迎刘瑁凯旋,特意将一些老臣召回来,其实是为了给刘瑁造点势。
平衡之道,是刘焉立足益州的看家本领。
之前是因为刘瑁仗着他的宠爱有些骄纵了,加上许久不见的小儿子回到了益州,难免有些对比与偏见。
但刘瑁离去前的一番谈话和益州官员集体偏向刘璋又让刘焉心里产生了一些波动。
他知道董扶一直比较偏爱刘瑁,不然也不会建议让刘瑁迎娶“贵不可言”的吴觅。
每个朝代每个势力的臣子都一样,就算暗地里分派争斗,明面上都得顾及老主的面子。有人开了口,至少表面总有人应和。
“恭喜主公平定叛乱,解益州之危!”
“恭喜主公,三公子神勇,有大将之风……”
……
什么声音都有,至少这个时候没有不和谐的声音去找刘瑁的茬。
主公正在兴头上。
刘焉双手下压,示意大家安静:“大家看看叔瑜对益州形势的分析,看看有无可取之处?”
赵韪率先开口,他也是有些野心的人,与刘璋多次接触,也不知刘璋给他许下什么好处,反正各种反应已坚定地站在刘璋一方。
“三公子在行军布阵,拓土守疆上颇有天份,可为主公镇守益州门户,保境安民。公子所言白水、鱼腹确应派大将镇守。吾以为三公子不应急求南中,该回师白水关,以拒董贼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