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修与道修不同,道修以法术与境界合二为一,法术以及境界往往同向增长,但佛修不同,境界与法术分开而来。
其中佛修为两个大境界,小乘和大乘。
小乘又分四境界,世僧,感世,观心,悟佛。
世僧即是最入门的一境界,人界通常以严操五戒来达到此境界,其中最为基础,一心向佛便算为此境界。
感世则为进一境界,将法术修习与道法开始融合,调体内精气,以清气为薪,炼精化气,而后收于丹田,丹田之内有气,则为此境界。世上所有的正道都是依照此方法修炼,所有有悖与此方法的通通被归为邪门歪道。
世人多到达此境界便止步,在小乘中为一分水岭,往后的每一个境界都无比难以领悟,这也是佛修劝退人,非仙修主流的原因所在,
下一境界为观心,开始与武道界有本质上的区别,修性命,心如水,对于天地万物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入此境界的表现则为手心结出佛印,寿元增长,可由心控制年龄是否增长,以法术御物,以及简单的幻形。
疏影便是在七岁幻化人形中居然自顾从中到达观心境界,因此而震惊四海。
下一境界则是悟佛,需要对佛教产生根本的思考和领悟。需要极大的天赋以及机缘,到达此境界,额间自化额明,天降异彩,此道圆满,便可入南天无垢世,按照大乘划分,收归各个得道罗汉,菩萨,如来门下继续修习。
这便为小乘,境界不代表实力,而是代表在南天中的等级。比如疏影的龙母南枝,便是只入小乘感世境界,但法术却俨然不在婆竭罗之下。
大乘则不同,依照悟佛所产生的不同,分三道,自我成道心,修四谛法自我了脱对应小乘罗汉道。
修六度法舍已利他对应大乘菩萨道。
清静无为如如不动为对应佛道。
而佛修中的法力则为了好对照修行,按照所结菩提根据道修所划分为五阶。
不能与丹田中自化菩提子,则统统归为一阶,实力与道修筑基相较。
能化菩提子,但状虚,则为二阶,实力与道修第三境融合相较。
化菩提子,但有形无色,则为三阶,实力与道修第五境界金丹相较。
菩提子显色,但色彩不一,因人而异,则为四阶,实力与道修第十洞虚相较。
菩提子为金色,则为五阶,实力与道修十一境大乘相较。
而五阶圆满,同样会引发天劫,渡劫者,修为可持续往上,没有尽头,宛若佛祖的境界,但自女娲伏羲大帝退隐后,再也没有人知道往上还有什么样的境界。俗世者,百年一人到五阶则已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