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官商勾结,浮现在脑中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贿赂,或者是入股一起赚钱。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这当然是有的,但江南豪商采取的办法却更长远,更隐蔽,也更见效,那就是办书院,资助学子。
表面上来看,捐资助学是做善事,做好事,会带来好名声。但这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长线的投资。
在豪商所资助的学子中,将来肯定会有金榜题名、出仕为官的。哪怕只是举人,只能做地方的小官吏。对豪商来说,也是收回了投资,将要得到回报。
道理很简单,得到过资助的学子变成官员后,往往会出于感恩之心,给予商人些便利。
开始可能是举手之劳,比如合理范围内的适当照顾。
可天长日久,就会形成更紧密的联系,生出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后,官员和商人就很有可能勾连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
而这样做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比现用现交的讨好成本低了太多。
通俗地说,在人家未发迹时雪中送炭,可比等到他发达时再锦上添花,强得太多,也有效得太多了。
真是深谋远虑的稳健投资啊,朱由校简直佩服极了。
你想啊,士子的出身或是官宦世家,或是商贾子弟,用不着资助,也与商人有着联系。
寒门学子呢,书院能食宿,还有名师,肯定是相当具有诱惑力。
可谁又能想到,在乐善好施捐资助学的背后,还会有这般长远而精明的算计呢?
我去,连朕之前也没想到啊!
花得起时间和金钱,耐得住性子,这可是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可能见到效益的投资啊!
查封各地书院?朱由校马上就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
不管背后有怎样的目的或算计,捐资助学的积极意义都不能否定。因噎废食,要不得。
再想想,让朕再想想,这里面肯定还有一些东西,在朕的这个角度看不明白。
嗯,那就试着从商人的角度来思考,看能不能得到答案吧!
换位思考,是朱由校擅长的,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迪,产生了不少灵感。
刚把自己“换”成商人,王体乾便送进来今科武进士的名单。
朱由校无奈地抚着额头,又变回了九五至尊的皇帝。
乡试、会试、殿试,武举的规矩最终确定下来。虽然正式,但朱由校已经不象春闱时那般亲力亲为。
千金买马骨的宣传效应已经显现,拔内帑给武举发路费,更使今科的武举会试在规模上,在明朝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
朱由校不愁录取太多,没地方安置。
现在的新军改制还很粗疏,在武学中经过培训,在新军中进行大量基层军官的补充,则将使新军的整体素质又有很大的提升。
知识就是力量,朱由校笃信这一点。
而冷兵器的末落,乃至消失,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热兵器战争中,对于军官的文化知识水平,则要求更高。
翻看着名单,朱由校希望找到一两个名人,好进行重点培养。但看了半天,他有些小失望。
都不认识哈……
除了这个,朱由校的目光停在了一个名字上。有点眼熟啊,少年皇帝皱起了眉头,揣测着到底是不是那个家伙的死鬼老豆。
………………………
少年皇帝在揣测别人,别人也正在琢磨着他。
京城徐光启的府内,孙元化、李天经正在和徐光启谈论工作,商讨事宜。
皇帝已经准奏成立历局,徐光启作为修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自然要把全部精力放在修撰历书上。
而且,徐光启的的心愿是编成一部融汇中西历法优点,达到当时最高科学水准的历书。
这不仅要翻译一些西方的天文书籍,还要制造仪器设备进行观测,并进行大量的计算,还有历局的聘用人员及钱粮细事,工作将是相当的繁琐。
为此,他觉得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管其他事情,便要给已经能挑起大梁的孙元化交代清楚。
而李天经,则是历局的副领导,将协助徐光启完成历书的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