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则之在阿看的眼里看到了他对土地的渴望,这是中国传统农民都会有的情节。
有一块安定的土地,一亩三分地,三口人,一头耕牛,种种粮食,一些野菜,就这样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王则之在想,如果他让这些人都加入游击将军名下的屯田所,成为军籍,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结的集体,将来就可以一边屯粮,一边让他的势力不断壮大。
这一刻,他深吸一口气,豪情万丈。
王则之看过土地之后,来到土洞和单同善共同商议,屯田幕兵一事。
两人一商议,就发现这件事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第一,屯田需要青壮人口,老人和小孩是耕不动地的,而且他还需要做很准备工作。
比如说,牛去哪里买呢?
现在他都不知道哪里还有这么多牛可以买,如果有他不会吝啬囊中的银子。
如果赶在七月之前能够疏通,那就可以抢种一些粟米来,如果在九月之前才疏通,那就只能种小麦了。
总之,能尽早种出粮食来越好。
当务之急,不论怎么样就是得多招一些青壮回来,这也是屯田的必备条件。
盂县是山西最古老的县之一,乃春秋晋大夫盂丙之邑,原本应该有充足人口的盂县,经过文举人之祸,流贼之乱,而今,盂县的人口也不够用了。
招募流民,这件事情就要靠运气了。
如果有大股青壮流民涌入某地,那就遇到好运气了。
如果有大股老弱流民涌入某地,那就不知道是好运还是霉运了。
当然,有时候很可能多日不见一个流民的身影。
不过,兴许是单同善的歌谣起了作用,这些日子总会有小股小股的流民从各地赶来寿阳、盂县一带。
王则之和单同善商议完具体的事宜,他亲自前往正在盂县内处理的政务的耿如杞。
耿如杞脸现难色,皱眉叹了口气。
“现如今,莫说盂县,整个山西各州县的人口皆有不足,至于耕牛更是弥足珍贵呀,不好办啊。”
王则之也叹了口气,一省巡抚都说这事儿不好办,可见这事儿还真的是不好办。
耕牛的事情,耿如杞帮不上忙,不过招募流民的事儿,他却可以。
他下令下去,通传山西各处,将流民中的青壮统统往寿阳、盂县一带引导,交由雁门关游击接收为兵士。
王则之虽然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躬身感谢,准备离开盂县。
就在他将要转身的时候,耿如杞突然问道:“你就是寿阳城内诛杀一百零六反贼的锦衣卫百户吧?”
王则之立刻躬身施礼,说道:“末将乃雁门关游击。”
耿如杞盯着恭敬的王则之打量了一番,抚着胡须说道:“既然如此,你那新建的驻地就换个名字吧,开山寨匪气太重,就叫游击营吧。”
王则之内心震动,表面上仍旧不动声色,他躬身致谢道:“谢大人赐名!”
耿如杞只是经过推断就把他的底子了解了个七七八八,果然聪慧。
其实,经过李若琏的事情,他就知道不能小瞧任何人,更不能把他们当傻子。
可他还是大意了,他建的驻地地叫开山寨不就是告诉别人他和贼匪开山刀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