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时间十分顺利的走到了距离当时那两个人谈论解析什么时候能够出来的三天之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段时间当中,张苪一直都在读这本书,反反复复的读,但是她越读越是感觉不对劲。
这本书,似乎里面讲的东西更加的可怕,能够让人去揣摩的东西也更加的深邃。
每天早上她都会不由自主的去逛一遍论坛,然后去扒一些解析。
不过好像那些评析人都约好了一样,一句话都没有,仿佛消失了一样。
直到今天张苪在家里休息,早上又是照例打开了论坛,随后睡眼朦胧的看到了几条被论坛管理员置顶了的帖子。
有人开始评析局外人了。
此时张苪睡意全无,在点进去之前,她忽然之间意识到了一点。
自己怎么就莫名其妙的开始迷上这本书了?
不过内心深处的好奇心使得她很快忘记了自己的想法,毫不犹豫的点了进去。
【一本振聋发聩的——局外人,如果说人间失格是叶怀瑾的成名作,那么这本书则是将叶怀瑾这个三个字的名气直接推向了顶点】
这是一位论坛版主给出的评论,张苪看来这种吹捧的语句对于她理解这本书没有半点用处。
于是,手继续往下滑。
这个版主下面还写了东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默尔索对人情人事的冷漠其实颇有点自闭症的倾向,尤其是对情感上不能满足社会期待的部分完全不屑于掩饰,他的很多逻辑和心理活动都像极了自闭症小男孩。
但是尽管读者完全拥有随其爱好解读的权利,我仍然觉得前言里把默尔索解读成一个善良、真诚、不对矫揉造作的社会曲意逢迎而最终被视为异端除之后快的殉道者有点过头了……
当然,这也是我的个人理解,本人对这本书的解读也不深,所以也就说这么多了。”
张苪无情的划走了,搞了半天,什么东西都没有说。
不过下面的帖子很多,也是说好了一般,不停地往上冒。
【默尔索的麻木冷漠,容易给人一种虚无、犬儒主义的印象。
但他热爱阳光、大海,被一杯牛奶咖啡所取悦,丝毫不压抑或掩饰他的本能欲求和真实情感。他实际上是无比真实的一个世俗的人,以人性的诚实对抗荒诞。
其实我不太同情因为阳光被挡住而枪杀别人的默尔索,他的无意为之不仅无法洗刷、反而是强化了他的罪恶。但他最终死于道德审判,因为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痛哭而被判死刑,被意识形态、世俗观念的荒诞送上断头台。
他死于真实,这才是荒谬之处。】——湖边厅外
【所以说冷漠并不是罪恶的,尽管世俗会让众人有“孤独是可耻的”那种错觉,但无所谓和不在乎并不能成为非议的理由,而所有理所应当的“道德使然”都只是人多欺负人少的约定俗成,本身完全没有意义。
正如你的亲人离开了,你不能认为没哭的人就是不爱。看完这本书,很难说你会更爱这个世界还是更恨这个世界,或许就如书中对于默尔索的审判一样,荒诞,无稽,而主人公只是一个局外人而已。】——深蓝火花
【局外人,是疏离与冷漠者,是智者,也就是那种靠己之所有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己之所无来生活的人。可主角似乎还不是彻底地置身事外,他更像是一种懵懂的觉醒】——时间之葬
【通篇第一人称下来却给人一种高于第三人称的全视冷感,贯穿头尾用“我”来叙述然而却是最出离于“我”的形象,以之反观周遭的种种俗定成见。短小精简,叶怀瑾似乎连讽都不屑于用一点。】——d君
d君?
张苪看到这里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
这个人似乎之前一直都是道旗的书评员,他为什么会跑到叶怀瑾的帖子下面来。
张苪忽然又想起了之前那本被她丢在客厅里茶几上面的那本书。
心里也一阵明了。
估计也是被这个角色所吸引了。
随后,她的视野当中忽然之间看见了刑学林三个字。
这个名字,她很熟悉。
那是一个很著名的文学评论家。
当时在书店当中也是听过那两个年轻人提起过。
【他只是一个打酱油的】
这是刑学林给出的标题。
???
这样一幅骚操作,看的张苪有些懵逼。
而同样的,其他一直都在等着刑学林书评的人也是有点懵。
怎么莫名其妙扯出来一个打酱油的?
随后他们又想到了书名——局外人。
按照某种道理上来讲,这确实就是打酱油的。
那么这么理解也不错。
很多人都开始屏住呼吸往下看去。
他们并不知道朱凤清之前给出过评论,但是那篇他们看不到。
眼下能够看到的也只有刑学林的了。
{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要遵循各种各样的规则,这些规则一是来自法律的约束,其次是来自道德的制约,在明文规定和约定俗成的律例之外,还有一种更加隐秘的用以衡量人的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即他人通常的行为模式。
“正常”是个带有朦胧感的词汇,并没有人在这一词汇上有过特别的定义,其衡量标准是他人的行为。
而他人是谁?
多数人。
然而这一点上也无法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