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又是咱家啊!!!”
魏忠贤看到那封讨贼檄文的瞬间,眼前一黑,差点没当场晕厥,只因那封讨贼檄文上全都是在针对他,其他人是一个字也没提,将他说成了十恶不赦的千古罪人,不除之,难以平民愤。
魏忠贤是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如此找人记恨,削藩一事不是他提起的,扳倒东林党也不是他首功,他最近更是兢兢业业,最多帮朱由校打理打理政务,低调至极,已经是很小心谨慎了,可麻烦还是如影随形,甩都甩不掉。
然而朱由校在乎的却不是那封劳什子讨贼檄文,谁都能看出来那只不过是发兵的借口,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在西安知府呈上来的奏报。
瑞王朱常浩勾结汉中知府滕蘇,举兵八千造反,乘船沿江东下,不知目的。
字迹很是潦草,可见西安知府当时写这封信的急切,言简意赅,一眼就能明白汉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朱由校放下奏报,看着在一旁哀嚎不止的魏忠贤,有些烦躁,怒道:“叫什么叫!哭就能解决问题了?赶紧去将柳先生召来,咱们好商议对策!”
“哎哎!臣这就去!”
魏忠贤用袖子抹了抹眼角,急忙出了大殿,命人叫柳安去了。
接到消息,柳安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乾清宫,奏报和讨贼檄文他在路上就已阅过,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讨贼檄文的事情在他的预料之中,但是他没料到瑞王竟然没有选择合兵,而是选择以八千人的兵力沿江东下,自汉水淮河东下,直去江南,他这是想干什么?
莫不是出海跑路?
东南海盗盛行,莫非瑞王打算寻求他们的帮助?
短短时间,无数种可能在柳安脑海中闪过,瑞王沿江东下能做的事情太多了,但他没有选择最稳妥的合兵进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剑走偏锋,孤军深入,这可是兵家大忌。
这时候就有个弊端了,柳安等人虽然受到了奏报,知道了瑞王的走向,但是这个情报已经是三日之前的情报了,现在瑞王在哪里谁也说不准。
乾清宫中除了魏忠贤和朱由校以外,还有内阁三位阁老和兵部尚书李春烨,瑞王造反的事情还没有宣扬出去,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朱由校也并不想大肆宣扬,他的意思是低调解决此事。
“瑞王只有区区八千兵力,应天府周边有兵马一万八千余,陛下应立即下旨,与淮河之上铺开战线,阻截瑞王叛军的大船!”
兵部尚书李春烨铿锵有力的说道。
“阻截是应该阻截的,只不过瑞王东下的意义在哪里?就算他沿江东下,南有应天府,北有徐州坚城,他那点人手,能做什么?”
汪应蛟疑惑不解地望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