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了齐人的小动作,孙立德却没有做出回应。
和唐人的威胁相比,齐人的小动作根本不算个事,而且,齐人只是备战,并没有真正开战。
在汉唐交战期间,孙立德选择对齐人置之不理,唐人即将被打退,南方战线正处在战略进攻转僵持阶段,孙立德可以把精力用在收复长山郡上了。
孙立德原本没有与唐人作战的计划。
他原先打算率先夺取长山郡,恢复汉国疆域之后,再集中兵力与唐人作战。
唐人的北伐延缓了汉军收复长山郡计划。
计划虽然被延缓,却早已成型。
孙立德的心中有一套成熟进攻长山郡计划。
尽管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计划需要重新调整,但新计划的制定毕竟可以参考旧计划。
对计划影响最深的,是武宁郡兵力变动。
在孙立德原计划中,王城这支兵力是长山郡作战主力。
但是,为了应对唐军北伐,这支战略部队不仅被调到南方作战,连国库中军备也被一并带走。
孙立德只能征调朔方郡游骑进入长山郡,补充汉军兵力。
下达调兵命令的同时,孙立德传令使用飞鸽传书,要求前线将士准备作战。
齐王需要长山郡来提高威望,孙立德同样也需要收复长山郡来增强将士们的归属感。
战争一旦开始,很容易就会超出参与者的预料,孙立德敬畏战争。
为此,孙立德喊来了王春,对长山郡战局,以及未来的汉军战略进行再一次商谈。
孙立德:“南方局势已经稳定,我军和唐国的作战重心已经从江北地区转向了蜀地,唐国立国时间很久,而且,将士们作战勇猛,我并不希望太早和唐国进行赌国运的作战,因此,我准备收复长山郡,希望丞相帮我分析利弊。”
对于孙立德的想法,王春并不意外,如果没有唐军北伐,此时汉军已经出兵长山郡,甚至很有可能已经收复了全郡。
王春:“长山郡确实可以攻取,齐人控制长山郡时间并不长久,控制力度不够,人心思汉。”
“但是,出兵长山郡同样面临很多问题,齐军对长山郡势在必得,齐王也因为收复了大半长山郡提高了威望,我们收复长山郡并不难,难点在于,一旦收复长山郡,我军必然会面临齐军反扑,夺取长山郡只是第一步,挫败齐人反扑才是整个作战的关键,我希望汉王想清楚这一点。”
“我军如果顺利收复长山郡,确实可以收复整个东山防线,凭借地势阻挡齐军西侵。”
“但是,离开卢水东进,我军将脱离水运支持,粮草消耗将会加大,而且,通过五年的修筑,我军在武东城和卢山城两地的防线如同铁桶一般坚固,这两处防线我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修筑,一旦放弃,长山郡很难找到第三处如此坚固的防线。”
孙立德:“所以,丞相反对东线用兵?”
王春摇了摇头:“汉王询问东线用兵的利弊,所以我把我能想到的利弊都告诉汉王,帮助汉王开阔思路。”
“我支持对东线用兵,而且,我认为现在是最合适的作战机会,我建议钟强和于璐立即统帅部队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