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的目的在于突然性,雄关处于唐军控制下,对唐人来说,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有了雄关,唐人不必再次攻关,但是,正因为雄关在唐人的手上控制着,汉军加大了对唐军的监视力度。
失去奇袭效果,唐军出关部队只能对汉军石墙防线发起强攻。
孙立德之所以能够快速得到国内消息,还是利用了飞鸽传书。
魏振国破解唐人飞鸽传书手段之后,他专程派人向孙立德建议在全国设置鸽站。
孙立德通过实验确认了飞鸽传信的可行性,在国内重要城池中设置信鸽站。
孙立德要求周地的守将加强戒备,毕竟,唐军暂时没有入周计划不等于永远没有入周计划。
同时,他准备带兵亲征,汉军将士将在河内郡战场上彻底击败这支唐军,顺势南下攻唐。
距离孙立德称王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连年和平让孙立德忘记了战场气氛,他已经很久没有与军队在一起了。
但是,第二天朝议时,孙立德刚刚说出自己亲征计划,朝臣就提出了反驳。
除了孙立德少数亲信,以王春为代表的大多数朝臣都强烈要求孙立德收回决定。
为了不让孙立德亲自出征,朝臣们列举了众多理由。
理由有很多,很多甚至站不住脚,但是,却表现出朝臣的态度。
孙立德这才意识到成为汉王之后,自己失去了很多自由。
王春最了解孙立德,也说出了唯一打动孙立德的理由。
孙立德现在是整个汉国的王,轻举妄动不利于统一大业。
在他看来,唐军派出了三名统帅北伐,汉军同样应该派出三名统帅应对。
孙立德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一种信号,一旦孙立德亲征,很容易给其他人带来错误信号。
孙立德最优选择是留守王城,前线战事交给前线指挥官。
孙立德从善如流,采纳了朝臣的建议,收回了亲征计划。
为了应对唐军的北伐,孙立德任命李勇为总指挥,节制河内郡的全部兵力。
王城完成集结的兵力由耿忠统帅南下。
同时,孙立德命令汉地南方四郡地方官开始集合预备兵和民兵,准备军备和粮食,随时听候命令。
孙立德接受了事实,作为汉王,他应该把更多精力用在统筹全局上,在局势可控的情况,前线作战还是交给前线将士。
面对唐军的北伐,孙立德并不准备被动防守,他决心采取更积极的手段。
唐军北伐来的正是时候。
孙立德费尽心血训练的山地军和伏波军将会在这场战斗中检验成色。
既然唐军没有入周打算,汉军可以选择入蜀。
孙立德把命令传达下去,这些命令将会被信鸽带到每一个应该收到信息的地方,大汉这台战争机器已经被开启。
唐王必将会为他的北伐决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