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发生变故之后,宋星宇立即带兵镇压,在城主府附近斩杀了刘家的家主。
尽管宋星宇杀死了谋逆者,但是,河内军已经源源不断进城,蓬德城无法继续防守,宋星宇组织残存的军力开始撤退。
叛军残部在沿途收拢败兵和追随者继续朝着鸿泰城的方向退走。
信使到达的日子不算差也不算好,如果信使早来一天,刘家或许就无法下定决心叛乱,河内军无法收复蓬德城,河内军如果晚到几天,河内军将会收复更多的土地,或许能够彻底灭亡宋家。
历史无法假设,身在局中人的每一次选择,都构成了历史。
就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孙立德的命令到了。
孙立德在信件中透露了自己的意图,要求花云在击退唐军之后顺势夺取整个周地。
如果孙立德的目的只是为了击退唐军,花云带千余人的援兵入周作战就已经足够,剩下的兵力还可以继续对宋星宇施加压力。
但是,孙立德希望顺势攻占周地,他不得不带走三川郡的大部分河内军兵力,甚至是一些豪强兵。
除了郡内重地留兵驻守之外,花云离开三川郡之前,在蓬德城处留下了王境泽,并且交给对方五百多河内军老兵。
三川郡内乱之后,全郡豪族大多反叛,张家却因为站队正确,实力迅速膨胀。
一旦花云带兵离开三川郡,张家很有可能因为实力坐大。
尽管张德福在几次站队之中都站在了河内军一方,但是,野心都是慢慢培养起来的。
战场之外的事情,虽然不是花云能够考虑的问题,但是并不妨碍花云向孙立德提建议。
为了避免张家在三川郡实力坐大,河内军有两个最好的办法,一种是派出有威望的将领在郡中坐镇,另一种则是扶持一名豪族领袖分享张家的权柄。
如果刘家的家主没有死,让刘家牵制张家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
但是,宋星宇在撤离之前杀死了刘家家主,刘家本就是一个有过反叛污点的势力,族中又没有威望高的接班人,明显无法牵制张德福。
虽然刘家没有能力牵制张家,花云还是在下意识的扶持了刘家,对于刘家的从逆没有进行实质性处罚,对于刘家的弃暗投明却大肆宣传。
除了张家的实力膨胀,宋家的问题同样没有解决。
宋家毕竟在三川郡的东北经营了多年,即使是蓬德城的战败也是因为叛徒出卖。
一旦河内军离去,只怕宋星宇不仅能够恢复实力,还会对三川郡中的河内军势力进行反攻。
花云把自己的想法和担忧让麾下的文人写在纸上进行密封,派快马送报孙立德。
把三川郡的事务与张德福进行交接后,花云亲自组织援军粮草和兵员的筹集工作。
三川郡是一个产量大郡,军队的后勤补给并不是个问题。
真正的问题出现在进入周地之后,花云往下的所有将士都是土生土长的汉人,周地战场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战场。
在花云带兵入周之时,临蜀郡的战斗还没有打响,因此,三川郡的河内军几乎是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进入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