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对阵的河内军主将是魏振国,一个比他战斗经验更丰富的将领。
由于兵力不足,魏振国放弃了外围据点,退守昌宜城。
昌宜城并不是一座孤城,魏振国了解这座城市,甚至清楚城中的城防设施。
除了城防坚固之外,昌宜城的水运同样发达。
昌宜城靠近衡水,水运发达,仅仅依靠围困是围不死的,但是,强攻策略同样无法取得突破。
周虎发动了多次进攻都被打退,最终,周虎只能选择在围困昌宜城的同时,派出部队夺取郡中其他村庄和城镇。
周虎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源尧郡中,对于周国的其知道武川郡战场的他战局没有做足侦查工作,没能第一时间局势。
周虎的格局不足以争夺天下,他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中牵扯了太多精力。
分略乡野的周兵不仅带回了大量粮草,还招募了一批援军。
就连昌宜城的围困行动也有了起色。
一名自称受到昌宜城东门守将指派投降的使者趁着夜色来到了联军大营,向周虎请降。
河内军还没有到必败的局势,周虎对使者投降的诚意产生了质疑,一度恐吓要杀死这名使者。
使者却不仅不害怕,还嘲笑周虎胆小,不能容人。
周虎还不至于被一名使者激怒,但是他假装大怒。
从使者的话语中挑出了几个自认的漏洞,进行反问。
使者不仅把所有的质疑全部驳回,而且在回话的最后摆出了低姿态。
正是使者的这个态度打动了周虎,两方约定了投降日期之后,各自回城。
周虎是一个智商正常的成年人,非但不会中使者的激将法,而且不会被使者的言辞打动。
之所以认可了使者的投降请求,是因为他觉得即使河内军采用了诈降计策,同样不会对联军造成威胁。
只要自己在河内军开城投降的过程中保持警惕,部署好防御,哪怕河内军设下了阴谋诡计,他同样无所畏惧,相反,他可以趁机趁乱夺门。
正因为周虎自认为准备充分,才敢在得到使者信号之后兵临昌宜城下。
城门准时的开门,投降的部队却没有立即出城,周虎正准备组织部队强攻城门,联军的后方响起了喊杀声,大量敌军从身后杀到。
周虎防备了城中的敌人,却疏忽了身后敌袭的可能,因此,无法及时组织将士布防。
厮杀声响起的同时,昌宜城的城头点起火把,大量火箭从城头上倾斜而下,箭雨对城下的联军进行覆盖式的打击。
昌宜城的城门中冲出了大批士兵,这些将士朝着联军杀了出来。
在河内军的前后夹击之下,联军大败,周虎组织参军开始北撤。
在北撤的路上,周虎再度遭受河内军的尾追和堵截。
本应该最熟悉周地的联军被河内军打的措手不及,不断落荒而逃。
最终周军被赶上了东岭山,被河内军团团围住。